詹妮 |
|
等级:HR经理 |
权限:普通用户 |
积分:1550 |
金钱:2024 |
声望:762 |
经验:762 |
发帖数:747 |
注册:2007年4月17日 |
|
|
|
中国古代有个“凿壁偷光”的典故,说的是汉代匡衡的故事。匡衡少时家贫却勤勉好学,他白天要干活赚钱糊口,晚上才能有时间学习,可他又买不起蜡烛。富有的邻居不肯“照顾”,他便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那样邻居家的灯光就可以透过来,匡衡也就可以读书学习了。这个典故虽然是说一个人在困厄时的勤奋努力,但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给予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和思维倾向,那就是“善假于物”地来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求得快速发展和进步。
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自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假于物”是积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思想,也是内涵深刻、包容广泛的思想范畴。它包括对工具的使用,也包含对人才、资源、环境等的借助和利用。荀子的话已经表明,这种“借助和利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马克思讲“能够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使用工具就是“善假于物”的一种形式。中国有句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同时荀子还指出“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就是突现了人才的重要性。“善假于物”可以事半功倍,只有“君子”、只有人才才能“善假于物”——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善于运筹经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指出: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理论》)现在讲人才是“第一资源”,因为人才是“善假于物”的,“善假于物”就可以 “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夸张一点也可以说“化腐朽为神奇”。资源优势固然是有利条件,但不是经济发展和发达的充分条件。我们知道有许多没有资源优势却发达的国家,也存在有资源优势却贫困的地方。《庄子》讲过这样一个寓言:宋国的一家人,有一祖传秘方,冬天时涂在手上不生冻疮,皮肤不会皲裂。这家人靠这个秘方世世代代漂泊为生。有人路经这里,听说这家人有此秘方,提出用100两金子来买他们的秘方。客人买到手后,就去南方游说吴王。吴越地处海疆,主要靠海军守卫国土。他游说吴王成功,做了吴国的海军司令,替吴国练兵。到了冬天,吴越两国发生了海战,吴国的水兵涂了他的不皲之药,不怕冷,不生冻疮,结果打败了越国,此人因此立了大功,被割地封侯。同样一件东西,用法不同,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差别不在于东西本身,根本的原因在于“善不善假于它”。
“善假于物”,可以“无中生有”,可以由“远”而及“近”,可以以“小”而见“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假于物”的借助思想对我们在市场中运作经营和求得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善假于物”是达到目的、实现追求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旅游恐怕是脱离不了“善假于物”的。股票与债券的发行,可以说是经济领域“善假于物”的典型表现。深圳原本没有什么旅游资源的优势,但是深圳“善假于物”,“无中生有”,把全国各地的景点微缩汇聚,巧“借”过来,建成了“锦绣中华园”,吸引大批游客。
记不清是朱光潜还是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著作中曾经讲到过“借景”,一处园林景色幽美,自成一体,外有湖光山色,但被墙隔在外面。设计者就在墙角堆起一座假山,建造了小亭。这样,游客不出园子,坐在小亭内就可以把外面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把不属于园子的景物“借”过来,纳外于内,融为一体,也让游人眼界大开。我想,如果在发展上,我们能更多的“善假于物”,或许我们能够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