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妮 |
|
等级:HR经理 |
权限:普通用户 |
积分:1550 |
金钱:2024 |
声望:762 |
经验:762 |
发帖数:747 |
注册:2007年4月17日 |
|
|
|
你已经有了ERP来管理物料,但“人”的精细管理还是空白。
不用裁员和降薪,你也能通过劳动力管理来提升生产效率,让1000人发挥1500人的战斗力。
从去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民币汇率上升,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国内制造企业倒闭的消息不断传出。目前生存下来的,大多也在艰难支撑。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在过去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时期,企业忽视了对“人”这一生产要素的管理,将相对较多的精力用于对“财”和“物” 的管理。而当整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对劳动力进行精细管理,就成为企业提升效率、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
统计数据显示,在企业中,劳动力成本通常占整体运营成本的30%~60%。如果能对这30%~60%的劳动力成本进行优化,哪怕降低10%,数目也相当可观。
如何把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安排在正确的地方?这正是劳动力管理的精髓。劳动力管理是对工作时间和出勤进行跟踪,以时间为轴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其宗旨是通过对工作流程的合理规划,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今年7月,中国劳动学会副秘书长赵越在一次“劳动精细化管理论坛”上指出,“新环境下的劳动力管理,将不再是简单的人事管理或是减低成本,而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挖掘排班金矿 从关注物到关注人
在经济低迷中,市场环境快速变化,往往令企业措手不及。
位于江苏常熟的美桥传动系统制造技术公司最近也感受到了阵阵寒意,它是由全球最大的汽车驱动桥的生产商AAM投建的全资子公司。这家工厂在2006 年兴建之初,便接下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BBDC)的一笔大单——为克莱斯勒300C的国产项目供货。总部位于美国底特律的AAM公司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然而中国车市在经历短暂的“井喷”式增长后回归平淡,美桥也随之调整了战略。
在美桥亚太区IT及工控经理李国希看来,中国车市“回归理性”,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也该“回归理性”,在IT经费受到限制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帮助生产部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是他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劳动力管理的系统是一定要上的。”李国希告诉记者,今年美桥实施了一套生产力提升方案(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Program),其中,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对“人员”的管理。
美桥在常熟的工厂目前实行的是JIT式(Just In Time,精益生产)管理,工厂共有110名工人,其中分为办公室员工和操作工两种类型。美桥建成后也部署了ERP系统,但ERP的局限性很明显——重点关注资源和物料,对人的关注相对少,并且假设人是可靠,恒定的。
原来的排班都是由生产主管手工操作完成。排班不合理会造成两种情况:一是人员缺少,进而造成停工待产,产能下降,绩效下降;二是人员过剩,造成无效的工资和加班费,从而达不到生产力目标。
“手工操作对员工来说也是一种负担,每次加班都得填加班单,签字后送到人力资源部,中途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李国希介绍说,实施了劳动力管理系统后,可以帮助生产部门在最大程度上优化时间管理,同时方便人力资源部统计考勤信息和支付薪资。
“按时完工率平均提高了38.6%,工资准确率提高4.5%,加班工资的准确率更是提高了22.8%。”李国希列举了一系列数字来说明该系统带来的好处,并且补充说道,“有的改变很难用数字来衡量,举个简单例子,原来员工经常会找HR追问是否收到加班单,现在所有历史数据都保存在系统里有据可查,员工就可以更轻松、更专注于他的工作。”
李国希从事IT和工控部门管理十多年了,他对于成本节约深有体会。“IT就是每年都要花钱的部门,我们强调的不是‘成本节约 ’(cost control),而是‘成本效率’(cost effective)。”在李国希看来,企业的IT部门好比老板手上的PDA,老板最关心的是业务发展,IT部门要协助做庞大的数据分析和评估,帮助老板快速、正确地决策。
向HR要效率 明确需求是前提
在2008年的经济低迷中,中国许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意识到,原来靠低劳动力成本带来的优势逐渐消失,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在生产线上,许多企业早已实现了JIT等精细化管理手段,然而,在针对人员的管理上,如何才能实现精细化?
而中国劳动力市场状况是,企业同时面临劳动力短缺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对如何提高生产力越来越重视。企业在经历了不断向后勤和供应链环节要工作效率之后,必然要通过优化一线人力资源管理,以应对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国企业有个习惯:喜欢‘多快好省’。面对企业管理方案也是如此,很多企业老总看谁的产品概念多、功能多、价格便宜就选择谁。”把劳动力管理方案推给美桥的苏凯对记者说。他所在的Kronos公司是全球唯一专注于劳动力管理的供应商,据称,财富500强企业中317家是该公司的用户。目前在 Kronos担任中国区销售总监的苏凯,之前曾是明基逐鹿软件公司eHR事业部总经理,他对于国内人力资本管理(HCM)市场有着独到的看法,“国内人力资本管理市场发展起来也是十年左右。前五年可以说是成长期,当时有些看似功能很多的管理方案,落地实施时效率非常低。”
在苏凯遇到过的项目中,不乏遗憾之作。由于一些企业在前期规划中缺乏明确的需求和目标,过于贪多图快,但实际可执行性很低。“有的企业希望3到6个月就完成实施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但项目需求难以确定,周期一再延长,到最后项目双方都心力交瘁,草草收场。”苏凯认为,虽然实施劳动力管理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大幅节约成本,但前提是企业必须对需求有明确的认识,同时选择专业、有经验的供应商尤为重要。“劳动力管理的市场是由需求驱动的,经济环境变化使企业对精细化的要求更高。”
“中国的人力资本管理正逐步进入‘专业主义’时代。”苏凯预计,在下一个五年,越来越多的专业应用如:劳动力管理,招聘管理,绩效管理等会形成各自的细分市场,这将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可衡量的效益。而在目前低迷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需求陡然增加,这正是部署劳动力管理系统的良好的契机,而Kronos等供应商也抓住机会大展拳脚。
成立于1977年的Kronos公司30年来专注于劳动力管理领域,并在美国设立了一个劳动力管理研究院(WFI)。该机构提出:当企业将员工等同于成本时,这时的HR只是进行“人事管理”,只要把人数点清楚,给他们发工资,就基本完成HR的工作;当企业将员工等同于资产时,企业要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就会很重视人均产值,这时HR进行的是“人力管理”;当企业将员工视为资本时,将会希望“资本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时候的HR是“人才管理”,需要推动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等。
苏凯对记者算了一笔账:有一个1万人的工厂,平均每月要支付的加班费在300万左右。采用了先进的劳动力管理方案后,由于优化的排班调度,并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减少10%的加班费,一年下来,单从加班费这一点上就可以节省30万。Kronos原意为希腊神话中的时间之神,如果说“时间就是金钱”,Kronos守护的则不仅仅是时间,更是企业的成本和效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