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到矛盾的平衡点,过有意义的人生 **——“当代都市人的困惑与出路”有感 ** ** 文/张乐 ** **有幸参加了商祺举办的这次沙龙,沙龙请来了著名的作家、文化学者胡野秋老师分享这个话题。听完以后感触颇多也受益匪浅,看到许多学员朋友纷纷写下感触,在这里也想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 ** **“当代都市人的困惑”,这个命题够大,涉及范围也够广,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觉得,当代的大多数都市人是困惑的,尤其是深圳人。正如我题目的前半部分一样,我觉得困惑就是一种矛盾,困惑和矛盾一样不可消除,只能设法平衡。 ** **人的困惑无非就两种,内在的困惑和外在的困惑。先说说外在的困惑吧,我觉得外在的困惑来源于攀比和虚荣。胡老师说世界上其实是没有幸福的,只有幸福感,而幸福感也是通过对比产生的。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畸形,人们什么都要比,攀比车,攀比房,攀比工作,攀比薪水;更甚者攀比老公老婆,谁的老公更有钱?谁的老婆更漂亮?一切都可以成为人们攀比的物品,不单是物质的,还有精神和情感,都可以拿来比。小孩子上小学开始什么都不懂就开始知道比,比文具比穿衣比零花钱。这种攀比的心理就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困惑,所以胡老师说了:“人比人,比死人”! ** **胡老师说当代人买房买车甚至那么辛苦做房奴、车奴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求,其实就是一种虚荣。我有房了你没有,我有车了你也没有,你先别管我是不是为了房车累的半死不活,省吃俭用没有业余生活,反正从外在看我就是有房有车了,而你,没有!所以我就比你幸福了,你也就觉得自己不幸福了。但其实事实是这样的吗?有房有车的人开始想为什么自己什么都有了还是感觉不幸福呢?什么都没有的人开始寻思着怎样才能拥有呢?虽然困惑不同,但两种人都在困惑,这和穷人与富人的困惑是一样的,所以哲学家说的好:“矛盾无时不在,矛盾时时存在”! ** **胡老师说在一次全国的幸福指数调查中,很不幸,深圳人的幸福指数是排倒数第一的。这也不无道理。为什么说深圳人是最困惑的,因为每一个来深圳的人,都是抱着一定的目的的。说好听点那叫梦想,追求,说不好听就是因为利益驱动,为赚更多的钱。但是当来到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的时候,大多数人会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有时候差距还挺大,当你的现实状况和你的期许存在差距的时候,你就会有失落感,为想办法缩小这种差距和失落感,你就会困惑。而深圳这个城市向你索取的,有时候让你得不偿失,你失去了很多,但你没得到什么,这时你就更困惑了。 **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真的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他是最好的?就算他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 ** **你想要的东西,或者我们把它称之为目标,目标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为自己的目标没有别人远大而不好意思,达到自己的目标其实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乐却是一样的。我们追逐成功,其实追逐的是成功带来的快乐,而非成功本身。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被攀比和虚荣的心态蒙住眼睛,忘记了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忘记了是什么能使我们更快乐。 ** **再来说说内在困惑,这个我觉得是造成困惑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像胡老师说的一样,虽然现代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很发达,但是人们对“人”的研究却停滞不前。不知道人从哪来?也不知道人往哪去?更加不知道的,是不知道人自己要什么? ** **上说父母,就像商祺学员蒋利霞说的一样,中国的父母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救世主,给孩子把人生的每一步铺的好好的,坚决不准越轨,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价值观当孩子的信仰,有的更甚至就是为了让孩子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 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他们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不了解!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么吗?不知道!可悲的是他们也没想过去了解和知道。很多人应该深有感触,自己的父母甚至不如自己的一个哥们或者姐妹了解自己。中国绝大多数家庭的父母和孩子是没有深层的沟通的,真心的交融就更别提了。等到孩子哪天受不了了,就出现了家人和老师口中的“叛逆”。叛逆是什么?不按父母的意愿行事就一定是叛逆了?那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真心的去挖掘孩子的喜好和需要,孩子喜欢艺术你非得把他培养成科学家,因为艺术这条路不稳定,不赚钱!孩子喜欢丰富多彩的职场你非得到处拉关系让他考个公务员,因为公务员是金饭碗?!中国的教育跟西方差太远了,西方根据孩子的发展来确定和修改他的发展方向,最终他能干自己喜欢的也自然会干的好。中国先定一个框子,然后把所有形状不一的孩子全死死的塞进去,出来以后就是他们想要的统一的样子了。所以当孩子叛逆的时候父母就困惑了,为什么会这样?我辛辛苦苦把他们拉扯大为什么会这样?这个困惑该怎么解决,这是中国的教育体制的问题!胡老师说教育和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首先成人,其次成材,最后成大才!但现在家长们才不管你成不成人呢,你考试拿第一,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父母就以为你成人了。但其实是不是呢?有的人也以为只要按照家长的路数走,就可以成人了。但当他们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的时候,他们就困惑了,奇怪的是很多人任凭自己困惑着,也不正视困惑。然后再把这一套路用在下一代身上,周而复始。 ** **刚上说父母,现在下说自己。王石说过,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应该最清楚,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自己不清楚。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父母的意见,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所以经常很困惑。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对于大多数智力正常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比如你没有考上父母要求的那个学校,没有做公务员,没有走所谓“正规”的路而是去追寻自己的艺术梦,这辈子就过不下去了?就一定会很失败?不见得。 ** **我们从小好好学习是为了上好初中,初中天天补课为了上好高中,高中秉烛夜读为了考好大学,大学不敢怠慢为了找好工作,如此往复。但是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一直在做“HOW”的事,怎样做!怎么做才能上好大学,怎么做才能有好工作,而不是做“WHY”的事,为什么要去做。很多人一辈子都来不及去想那个why,就在忙碌的人生中过去了。胡老师也玩笑的说以前的人见了面都问:“吃了没”?而现在的人见了面都问“忙什么呢”?我们每天看似忙碌的身影下到底在忙什么呢?其实很多人是在“茫”,茫然于抉择,茫然于人生。做HR的人都知道事情分紧急和重要,困惑就像紧急的事情一样,不断的突然出现;而了解自己就是重要的事情。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 ** **所以像我题目的前半句一样,“找到矛盾的平衡点”,困惑是不可消除的,你只能先认清自己,认清自己要做的事,想要的东西,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和别人比赛,比谁要得更多更高,比谁的目标更远大。你必须听听你内心的声音,寻找真正能够使你获得快乐的东西,那才是你想要的东西。就像李开复说的那样:follow your heart! ** **有时候我在想,人的困惑说到底来自于人的“欲”。无欲则无惑,像出家的和尚一样,每天念念经敲敲钟,吃吃斋菜,也许这样的生活才能没有困惑。但是有多少人能去出家呢,全中国的人都开悟了去出家了也不行。谁来带动中国的GDP呢?所以我题目的后半句是:“过有意义的人生”!有困惑不一定是坏事,哲语说“有遗憾的人生才完美”!世界就是因为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才变的精彩,与形形色色的人与事打交道才有意思,不想困惑不等于一定要出家。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困惑,如果能看清困惑解决困惑,不断的成长,也是很有意义的。商祺的理念里也有这么一句话:“我们都需要学会快乐的度过困难重重的人生”!人生只有一次,我主张不能留白,你可以看着年轻时的记忆笑着说:那时真的是太幼稚了,太夸张了!但是不能因为什么都没有做而后悔。人生不应该是平庸的,也许你最后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每个时刻和片段应该是用心的,精彩的,这样走过漫漫长路再回头去看时,那种回味与满足的感觉就是幸福! ** **最后胡老师讲到走出困惑的方法之一,就是“阅读”。阅读真的是一个灰常好的方法和习惯,你若爱上读书,便能发现其中的其乐无穷。它能让你在有限的人生里,看到和明白无限的事情;它能培养你的气质和修养;它能让你懂得什么是品味和如何过高质的生活;它能让你具有人格魅力走到哪里都有谈资;它能让你不流于浮世,去追求更高的意义。和它做朋友吧,没错的!同时别忘了它的另外两个朋友,思考和写作。 ** **最后推荐和主题有关的一部电影和两本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觉得很不错。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 ** 《大器之道—顿悟与境智》——张肇麟 ** **最后说说自己,我是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正在为解决“无房、无车、无票、无妻”的四无道路上困惑着,我相信我会一一解决这些困惑,会不断成长,会快乐的拥有精彩的人生…….... ** ** ** **End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