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祺汪老师 |
|
等级:HR经理 |
权限:普通用户 |
积分:1149 |
金钱:1663 |
声望:555 |
经验:555 |
发帖数:563 |
注册:2007年7月2日 |
|
|
|
人力资源作爲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源泉,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性战略资源。加入WTO後,在更大程度上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原则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将日益凸现。
一、激励原则及人力资源的含义
激励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激励,即激发和鼓励。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科学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使它们有机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在生産、劳动、工作和学习中的积极性,鼓励人们发奋努力,爲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人力资源则是社会经济活动主体对自身价值认知的一个概念,它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与包括物质资源在内的其他资源相比,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人力资源效能的发挥受其承载体个人偏好的制约,而人的各种能力仅仅是一种潜在的能力,要使潜在的能力变成创造物质财富的实际能力,还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取决於责任意识、诚信态度和利他协作精神、道德品质等依附於行爲主体的意识形态,它同知识、技能、体能一样同属於人力资源的构成要素。人类活动实践已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正确地实施激励原则。
二、激励原则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
采用激励原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自发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组织、培训、调配等工作,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在最佳的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爲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监督,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事竞功成,以实现组织目标。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不是消极的静态的管理,而是积极的动态的管理。它要求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特点把人安排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使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能力。人力资源各构成要素效能的发挥需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其效能最大化并非取决於某一水平最高要素作用,而是受制于水平最低要素,即短边要素的束缚。要想把短边拉长必须采取适当的激励原则来激发人的最大潜能。
要使潜在的能力变成创造物质财富的实际能力,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主观能动性正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许多调查发现,在实际工作中,人的工作潜能并未发挥出来,所以管理者必须在正确认识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的诸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激励因素,掌握激励机制,运用合适的激励模式和方法,激励、鼓舞人们奋发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使人力资源各项效能达到最大化,这也正是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的目的之一。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激励原则,也是由人的行爲规律决定的。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激励是指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人的行爲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需要産生动机,动机驱使着人们去寻找目标。当人们産生某种需要一时又不能得以满足,心理上就会産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状态,即激励状态。这种不安和紧张状态就会成爲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动机。人们有了动机之後就要选择和寻找满足需要的目标,进而産生满足需要的行爲。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後,紧张和不安就会消除,即激励状态解除。但随後会産生新的需要,从而导致新的行爲。如此周而复始,直至生命的终结。这个反复的过程就是激励过程。将激励这个心理学概念用於管理,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三、如何正确运用激励原则
正确地运用激励原则,可以提高激励的效果,达到人力资源管理中预先设定的目标。激励原则的运用应注意到以下因素:
1.准确地把握激励时机。
从某种角度来看,激励原则如同化学实验中的催化剂,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时间。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中,并不存在一种绝对有效的、时时适宜的激励时机,激励时机的选择是随机制宜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 **应根据具体客观条件,灵活地选择激励的时机或采用综合激励的形式,以有效地发挥激励的作用。激励原则在不同时间进行,其作用与效果有很大的区别。根据时间上的快慢差异,激励时机分爲及时激励和延时激励。根据时间间隔,可分爲规则激励与不规则激励;根据工作周期可分爲期前激励、期中激励和期未激励。
2.相应采取激励频率。
激励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进行激励的次数,它一般以一个工作学习周期爲其时间单位的。激励频率与激励效果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两者可能成反比关系。因此,只有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激励频率,才能有效发挥激励的作用。激励频率选择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包括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任务目标的明确程度、激励物件的自身素质、工作学习状况及人际关系等。一般来说,如果工作学习性质比较复杂,任务比较繁重,激励频率应相应提高,反之,则相反。对於目标任务比较明确,短期见效的工作,激励频率应当高,反之,则相反。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恰当的激励频率。
3.恰当地运用激励程度。
激励程度是激励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激励效果有极爲密切的联系。所谓激励程度是激励量的大小,即奖赏或惩罚标准的高低。能否恰当地掌握激励程度,直接影响激励作用的发挥,过量激励和不足量激励不但起不到激励的真正作用,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造成对工作积极性的挫伤。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如果设定的激励程度偏低,就会使被激励者産生不满足感、失落感,从而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如果设定的激励程度偏高,有会使被激励者産生过分满足感,感到轻而易举,也会丧失上升的动力。所以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从量上把握激励要做到恰如其分,激励程度要适中,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或不到一定程度,激励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正确地确定激励方向。
所谓激励方向是指激励的针对性,即针对什麽样的内容来实施激励。它对激励的效果具有显着的影响作用。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行爲动机起源於五种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②人的需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种间断的阶梯式的跳跃,而是一种连续的、波浪式的演进。不同的需要通常是同时并存的,但在不同的时期,各种需要的刺激作用是不同的,总存在一种起最大刺激作用的优势需要。一般来说,当较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以後,较高层次的优势需要才会出现。这一理论表明,激励方向选择与激励作用的发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当某一层次的优势需要基本得到满足时,激励的作用就难以继续保持,只有把激励方向转移到满足更高层次的优势需要,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激励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激励方向选择是以优势需要的发现爲其前提条件的。因此,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要努力发现不同阶段的优势需要,正确区分个体优势需要与群体优势需要,以提高激励的效果。
四、激励方式的选择
激励工作同人力资源管理中其他工作一样,也有方式方法之分。除了传统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本文重点介绍情感激励、公平激励、期望激励、民主激励四种。
1.情感激励。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它具有两极性,即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消极的情感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在工作中,具备积极情感的人通常有积极的心态和进取心,有着较高的工作效率;而具有消极情感的人通常工作效率较低。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使被管理者尽可能保持积极情感。同样,人力资源管理者也可以运用情感激励的方式来培养带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情感,消除、抑制消极情感。在进行情感激励时,管理者可以通过交谈等语言激励方式与被管理者沟通,了解被管理者想法、状况,从而对症下药,改善关系。也可以通过非语言形式如动作、手势、姿态等激励员工。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管理者本人要具备良好的积极情感,还要使自己处於一种情感移入状态,与被管理者达成情感共融。
2.公平激励。
** 公平感是每个被管理者都具有的,当他们在分配上産生公平感时,会心态平和、努力工作,而産生不公平感时则会有思想包袱、满腹怨气,影响工作效率。公平激励就是根据公平的心理规律,在管理中采取各种措施力争做到公平,必须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和科学,使员工産生公平感,从而调动工作积极性。
3.期望激励。
所谓期望激励指利用被管理者对所追求目标或结果的期望心理来调动被管理者积极性的方法。如果被管理者认识到某项目标的效价很高,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实现目标,那麽管理者应用这一目标来激励被管理者十分有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正确的确定目标十分重要。
4.民主激励。
每一项制度或工作,叁与设计或充分理解的人越多,成功实施的机会就越大。所以让每一位被管理者産生叁与感,感到受重视、被信任,进而使他们産生责任心和叁与感,集体的向心凝聚力也得到增强。
因地制宜的采取上述四种不同的激励手段,更有助於高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