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导航 所在位置:论坛首页 -> 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 -> HR专业资料下载分享区 -> 人力资源战略 -> [转帖]消灭员工的借口
回复
标题:[转帖]消灭员工的借口收藏 编辑 删除 楼主 | 上一篇 下一篇
商祺汪老师
等级:HR经理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1149
金钱:1663
声望:555
经验:555
发帖数:563
注册:2007年7月2日
资料 短消息2008-4-4 8:35:43
不让员工找到借口,管理者只能比员工更专业、更少找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已经成为了管理者的口头禅。经常会听到企业管理者各种各样的抱怨,但听得最多的还是:“我的员工总是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很多事情往往做得多了,说得多了,就仿佛成为了真理。“别找借口”之说并不是所管理者的“结果导向”意识在增强,而是在赶时髦,仿佛不这么说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什么是合格的管理者?我在《身边的管理学》一书中曾写道:管理的出发点是发现问题,管理的归结点是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合格的管理者不是痛斥借口的管理者,而是那些能够消灭借口的管理者。

  员工找借口肯定会有他的理由,因为任何行为背后都有一个行为可以接受的理由。不找到这个理由,并对之采取措施,借口永远还是借口,只不过可能换了一个马甲而已。因此在处理“没有任何借口”问题上,不能只把焦点集中在员工身上,管理者还应该反思自身、管理环境、制度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棍棒越多借口越多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趋利避害,也就是寻求欢乐而逃避痛苦。小孩子找借口,是因为害怕自己考试成绩不好而挨父母的打,逃避的是批评或者棍棒。

  孩子都知道的事情,何况已经经历过“江湖历练”的大人?“如果这个客户你拿不下来,就别指望这个月的奖金了!”“如果你今天不把工作做完,就别打算回家了!”、“如果这个月的生产任务还完不成,你们部门就解散得了!”……那么多的“如果……就……”怎么看都是“如果你这次考试成绩不好,就等着回家挨打吧!”

  管理学中有个“大棒”理论,简单点解释和老话讲的“棍棒出孝子”类似。管理者对员工施以重压,并通过棒子或胡萝卜来进行惩罚或奖励。前面提到了,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趋利避害。而胡萝卜就是追求的利,大棒则是躲避的害。如果在“做我该做拿我该拿”的思想前提下,这显然是很好的方式。但人是复杂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就有问题了。在“趋利避害”的思想前提下,躲避棒子而争取胡萝卜就成了“找借口”的原动力。

  员工可能会犯错误,但有些错误他本也不想犯,如果管理者看到员工犯错上去就是一棒子,会让员工很受伤。其实棒子并不能解决问题,它只会让员工学会一件事情,就是躲避棒子打在自己身上——不说实话,文过饰非。“订单没拿下是因为竞争对手的报价太低”“生产任务没完成是因为有几个工人临时请了病假”,于是有了这些“……因为……”

  教育孩子不是说不能打,但不能什么事都打,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可能影响孩子性格品质形成的问题上是可以施以高压的。员工不是不能惩罚,但不能什么事情都惩罚,惩罚的越多,说明棒子越多,他因躲避棒子需要找借口的机会就越多。因此如果管理者经常听到借口,就应该检讨自己对员工的惩罚频率和力度,是否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为你的员工有太多棒子需要躲了。

  从消灭口号开始

  管理者提倡“没有任何借口”,是一种结果导向的管理思想,这符合企业追逐价值的使命。但如何让这种结果导向思想从管理者扩大到所有员工的行为意识,并最终形成企业文化是一件艰难的工作。

  “没有任何借口”的文化运动,仿佛一夜之间在全国发生。走进任何一家公司或办公室都会看到各种标语。“服从无条件,执行无借口,落实无阻力”“找方法才能成功,找借口只有失败”“目标远大,没有借口”“‘我将要’比智商更重要”到处是标语,到处是“誓言”,仿佛大家都没有借口。但事实呢?其实口号对于意识培养只是一件看上去很美的事情,要真正实现意识的建立与提升需要的是巴甫洛夫在实验狗狗们的“哈拉子”定律,而不是“疯狗精神”。

  中国男子国家足球队主教练朱广沪在2005年上任之初曾说过:“上场就要像是吃了疯药一样。比技术?免了!比战术?差了!只有比疯狗的精神!你看他们会不会怕?他们也会怕的。”这就是著名的“疯狗精神”。口号喊了两年多,不仅至今没有在赛场上打出“疯狗相”,而且连14年都没输过的泰国队都敢输,也创造了一个27年来“亚洲杯”小组赛首次不出线的纪录。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带领只有4名主力的国奥队取得土伦杯历史最好成绩的主教练杜伊。他也追求“转换速度”,但他没有口号,他只有两个方法:一、对抗训练中如果谁在攻门之后不能按时间要求回位,算丢一球!二、进攻中一个人最多只能两脚传球,并且不断重复这种要求!越简单的要求越容易执行,这些队员攻门之后真的像“疯狗”一样回位抢截,非常有效。从杜伊带队以来球队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来看,他这种方式比口号要强得多。

  由此可见,如果管理者不希望听见借口,与其在那喊这口号叫那精神,不如把无形的文化落实到具体行为上。套用《加勒比海盗》中伯爵法令的说法:“凡被定义找借口辩解者,绞杀!”当然最关键的是,还要有清晰的“司法解释”,即明确告诉员工:什么样的行为将被定义为找借口辩解。

  告别自己的借口

  下属确实有些时候会耍些滑头,弄虚作假欺骗管理者。但他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在他眼中管理者身上有空子可钻,很好骗。要想不被骗就要比骗子更“专业”,这就需要管理者要比下属做更多的准备工作。

  在世界化工行业,台塑董事长王永庆在台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工业的前50名。为了敦促下属更努力的工作,王永庆采取了“午餐汇报”制度。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事业单位的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会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逼问他们。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了然于胸,对出现的问题作过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够过关。

  这一管理模式后来被称为“压力管理”。但“压力管理”的“压力”来源不是硬性施加而是环境影响出来的。这个“环境”就是王永庆对各项工作的熟悉和了解,这等于在宣示着“我很专业,不要来糊弄我”,下属如果工作做得不到位,当然是件很难堪的事情,因此也就不得不更加努力的工作。

  管理者要做更多的准备工作,以“专业者”的身份出现在下属面前,这其实就是让管理者自己别因为“不专业”,而丧失在下属面前的话语权,还为自己管理失当找借口。(完) 
2008-4-4 8:35:43 顶部
第1页 共页 共0个回复     <<    >>    
 快速回复
  • 支持UBB,HTML标签

  • 高级回复

  • 操作选项:评分 加精 解精 奖惩 设专题 设公告 解公告 固顶 总固顶 解固顶 结帖 解结帖 锁帖 解锁 移帖 删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