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09日《新京报》报道,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北京语言大学45周年校庆期间举行的“社会文化建设与当代大学的责任”论坛上,批评大学的官本位倾向影响了学术的发展,大学作为时代和社会灯塔的作用逐步失去色彩。
赵副部长说了几句实话,现在的大学确实不太像一个学术机构,而更像一个官场,或者说是一个“副官场”:
1、书记和校长都是政府任命的,都有一定的行政级别,有的是副部级,有的是正局级。
2、有人讲,如今的大学里,“校长一走廊,处长一礼堂,科长一操场”,虽然夸张,但也足见官之多。有的学校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的比例越来越不像样,大有势均力敌的架势。
3、很多教授不好好做学问,拼命想做官。也难怪一些教授把持不住,行政的力量在大学力越来越强势,一个小科长手里的资源都比教授多得多。
4、这么多官,当然要抢资源,抓管理。他们在办公室里杜撰了各种各样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教师的制度,教授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今年让你完成什么工作量,明年让你完成什么工作量,考评条件越来越苛刻,但考核他们的规章制度都是弹性的、宽松的。
官多不做事、乱做事,受苦的是教师和学生,受伤的是国家。问题是,官本位的根在哪里?
首先在教育部啊。为什么大学的校长是政府官员?为什么不能教授治校?教授为什么不能终身制、每年都考核来考核去的?这些都是世界大学制度的最常规性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学习?
教育部对大学的控制越来越严格。从211工程、985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人文社科基地、理科基地、本科教学评估、教育硕士评估等等,调动大学组织专门的人员和队伍来应付这些所谓的考核与评估,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的官本位。很多事情,社会自有评价,为什么教育部非要自己办?说白了,还是不放弃自己的官威嘛。比如大学的哪个学科好,学生、社会自有评价、自有公论,为什么要由教育部选出国家重点学科?大学的本科教学质量,社会自有评价,教育部为什么要进行官方评估?在这些评估中,教育部的官本位得到了维护,又激发了大学的官本位,毒化了大学的精神追求,害莫大焉!
教育部的这些做法,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群起效仿,大学不变成官场那才是奇怪的!
什么时候大学校长敢对教育部的错误做法说不了,大学的官本位才有希望得到遏止。这一天远吗?也许,永远有多远,这一天就有多远?
附录:西南联大的轶事
何兆武在《上学记》中讲到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一些细节,可见当时的学术自由:
1、屡换专业的何兆武
(1)何先生入西南联大学土木工程,后又改学历史、哲学、文学等专业,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改变而重选,真是羡慕人。不像我们现在,一旦入某个行,就是想吐,也无法更改。
(2)教师上课自由,讲什么自己决定。比如国文,没有规定的课文,全凭老师自己选文。历史课老师讲到哪儿是哪儿,可以自由发挥。
(3)学生选课自由,竟然很多物理专业的学生选历史课,将历史课堂挤得满满的。
3、有酸气、有骨气的刘文典
有一位教授叫刘文典,是原安徽大学的校长,不修边幅,“一身破长衫油迹斑斑,扣子有的扣,有的不扣,一邋遢的样子”,还特看不起非科班出身的沈从文,说“沈从文的教授只能值一分钱”。但就是这个人,有一次见到蒋介石,蒋见他其貌不扬,就说“你是刘文典?”,他立即回了一句:“你就是蒋介石?”,弄得蒋勃然大怒,将他抓了起来,很多元老出面才将他保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