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标是弹簧
目标制定前不作深入调研,一些简单的预测加上良好的愿望便形成了需要执行的目标。有的目标甚至是拍脑袋产生的。这些目标要么自上而下、要么至下而上,要么是主观臆断,不是严重超出实际就是低于实际发展的可能性。更为关键的是,即使有了目标,也缺乏相应的考核和奖惩机制,很容易形成鞭打快牛现象。这样的目标既缺乏科学性,更缺乏严肃性,犹如弹簧,可大可小的,伸缩性极强。目标的弹性给执行者提供了很宽的缓冲区,在这个缓冲区里,目标进一步为理由让步,最终落实下去,就成了蜻蜓点水。
二、没有刻度的米尺
许多检查、评比、考核,缺乏严谨的系统化、标准化体系,这就像一把没有刻度或者只有分米没有毫米的米尺,拿这样的一把尺之去考核,量出的结果只能是“长一点”、“短一点”,具体长多少、短多少却总是搞不清,糊涂的考核加糊涂的结果是不可能反映真实情况的,没有真实的情况就没有科学的决策和科学的执行。 三、屁股决定大脑
不少人奉行“在什么山唱什么歌”,面对上级决策,他总是以维护自己屁股下的位置为出发点,思考和决定该做什么对策。对于部门负责人而言,那就是以部门利益为重,对于一般员工而言,那就是以个人利益为重。这种思维方式下的执行往往是假公济私、损公肥己。这犹如河流的目标是流向大海一样,有了支流的补充,它到达大海的速度就快;如果沿途不断的被截留或分流,它可能就无法到达大海。而屁股决定大脑的执行方式正是对实现目标资源的截留和分流,它最有可能损害目标的完美达成。
四、 制度是条狗
人们养狗,从来都是咬别人,绝不会咬自己。我们的制度对有些人而言,就如同他家养的狗。这些人往往将自己置身于制度之外,不管什么制度,只要具体执行到他身上,他都可以把它回避、歪曲、改造,直到这个制度对他而言几乎没有。但让他来评判和管理别人时,这时的制度就成了他家养的狗,只要他一声招呼,制度就立刻去咬住别人。这样的执行是一种不公平的执行,会把最公平的制度搞得最不公平,这样,制度就失去了它的公信力。
五、 争当“关二爷”
有些人把“仁义、义气、关系、感情”放在第一位,对下讲仁义,对上讲义气,对外讲关系,对内讲感情。这个“四讲”一旦与公司的目标任务相冲突时,这些人就会以破坏制度为代价来维护自己的“关二爷”形象。“关二爷”的表现还在于对问题不是从问题本身出发,而是从关系、义气、仁义、感情出发,一旦涉及到人,所有的问题他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是一种以用制度聚人气的交易行为。
六、 善打太极拳
太极拳最大特点是以柔克刚。有些人很会打太极拳,再硬的指标任务、再严厉的措施、再严重的问题,他都能用各种曲折隐蔽的手法,把责任一层一层地剥离出来,然后再推出去,而把利益留下来。对于这种人而言,责任是别人的,问题是别人的,只有自己永远是正确的。
七、 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外国人在事前商讨,往往是十种声音,大胆争论,商讨之后,就变成一种声音了,接着就是执行;我们在事前商讨,往往是一种声音,意见统一,商讨之后,就变成十种声音了,没人执行。这种反差深刻揭示了一个问题:人家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却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事情本来很简单,但我们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坦诚,彼此不沟通、不合作,把许多工作问题演变成人际关系问题。这样的执行是根本没有整体效率而言的。
八、 精明的比聪明的多
人一般有四个级别:聪明、精明、高明、英明。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中国人都很聪明但又不甘聪明,都喜欢追求精明。公司大多数的员工都很精明,他们把精力不是放在分析如何更好地执行规则上,而是极力去寻找规则的漏洞,以便逃避规则并让你无懈可击。这样的人一多,决策的执行就像一拳打在海绵上,怎么也落不到实处。
九、 诸侯割据
许多部门领导人把所在部门看成自己的一亩三分田,紧紧控制在自己手中,“我的地盘我做主”。不管是来自上级的还是来自平行部门的决策、意见,必须得经他过滤,否则就让你针扎不进、水泼不透,搞割据,建独立王国。有了这样的诸侯,执行就会肠梗塞。
十、我是流氓我怕谁
有些员工奉行“讲理的怕不讲理的,不讲理的怕不要脸的,不要脸的怕不要命的”,自甘堕落,充分利用企业关怀,喜欢来蛮的讲硬的,肆意破坏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