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绩效考核,我是04年开始接触,那是在一家企业,每个月都由上司对每一个人打分,90分为合格,超过90分后每一分加40元。我在那里待了8个月,只有一次的绩效分达到91分,算是一个绩效比较差的员工了,但当时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绩效考核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吗?然后对于绩效考核开始有了些兴趣。
05年到另一家公司后,因为下班无聊的缘故,我便到公司的图书馆借书看,有一次看到一本关于绩效的书,因为无聊所以开始又感兴趣了(一些小说看完了,所以迫不得已才看的,呵呵),借回宿舍后翻开目录随意翻阅,找了些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看,逐渐的发现自己对于绩效有了很浓厚的兴趣,因为里面对于一个人的绩效有很精辟的见解,比如,办公室的人整天看起来忙忙碌碌的,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在瞎忙,或者是故意做给上司看的,这样就会给你造成一种假象,好象他们都在努力为你干活,其实不是。
这是我以前未曾想到的,当我们看到别人在忙的时候是不会想到他们是在假忙,其实绩效不高。但我又看到一个例子,甲乙两人在一家公司同一岗位工作,甲很聪明能干,做事效率很高,而乙比较老实,但做事手脚很慢,同样的工作量,甲只需3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而乙却要做6个小时,所以有时乙还没做完的时候甲就已经在玩了,有一天,甲乙的领导下来巡查,看到干活的乙玩耍的甲,结果是乙被表扬,甲被批评,不久后,乙晋升了,而甲却被辞退了,从绩效而言,甲应该比乙要高很多,但他们的领导却不这么认为,这也是为什么办公室人员瞎忙的缘故了。
08年我计划于提供一种可评估的绩效考核系统,将班组人员的表现用数据来体现,以客观的方式来表现一个人的能力,从而为下属提供加薪晋升的公平考量。于是,我尽可能地细化绩效考核的内容,做到可评估,经过5个月的实践,我开始深刻理解对于绩效考核的难度了,要实现真正公平的难度了。因为在考评时根本很难完全抛开个人感情因素,比如说,你对某个人的印象不怎么好,当然他可能也确实做错了些事,但是同样的问题放在别人身上,你可能就会原谅甚至掩盖过去,但如果放在你所不喜欢的人的身上,你就会拿个放大镜来看待这件事,就会说:又是他。
在考核时,尽管有些数据可以量化,但还是有一些很难完全量化的,那么对于你所不喜欢的人你就会偏向于打低分,而不会一视同仁,当然,有人会说为什么做不到客观呢,我只能说人本身就是感情动物,对人对事完全不掺杂感情是很难的。所以有些公司就会采用人事考核制度,虽然避免了上下级的感情用事,但因为对不同岗位的不了解,所以也很难形成准确的评估。
我个人是比较趋向于导入绩效考核的,因为我自己也在做,也确实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绩效考核要做的客观、准确,对于人事或者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是比较高的。
我向来认为只有适合企业的管理方式才能把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对于外企或国企,受企业本身文化的影响,绝不是一个管理方法的套入就能解决问题的,不进行分析就直接引入管理空降军的结果将使企业陷入被动中。 做好绩效考核,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