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式领导力”的这种倡导,事实上为“领导力”赋予传递了新的内涵:发展员工能力。
** 当然,很多经理都发现自己要成为下属的教练相当困难。导致这种困境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常常觉得自己应该懂得所管理的任何事情,能够解决下属的全部问题,并且他们已经习惯于这样做。他们发现授权常常出现问题,因为那样做会使得他们失去对事情的直接控制。他们相信,他们应该按同样的方式管理每一名员工,但事实上却不能如此,因为每个员工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也不一样。
** 但“教练式领导力”已经成为现代经理不能回避的选择。由于绩效管理的实施,它已经日益成为适合提升组织绩效的有力方式,因为它能够帮助员工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的独立性。
** “教练式领导力”需要管理者改变自己关于控制和命令的常规管理方式,将成长的空间让给员工。这时,管理者需要做的是帮助下属进一步洞察自我,发挥个人的潜能,从而有效地激发团队并发挥整体的力量,促进团队建设,增加企业的凝聚力,达到快速提升企业效益的目的。
** 这应该是领导力的未来。
** 目前“教练式领导”正在全球快速升温,他要求管理人员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态度,从控制和命令转向对员工的开发,完全释放手下员工的潜力,让他们各展所长。传统管理者和教练式领导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首先,从管理方式来看:传统管理者通常采用的是传统的指挥、命令或控制式的管理方式,而教练式领导则更多的采用引发、支持及协助式的管理方式;其次,从管理身份来说,传统管理者通常以顾问的身份出现,经常会为下属提供答案,教练式领导则更多的以教练身份出现,通过有效对话引发下属思考,令下属能通过深入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第三,从管理流程来看:传统管理者通常采用P(计划) D(执行) C(控制) A(调整)的循环方式;而教练式领导则采用价值链教练方式,确保管理对最终结果贡献价值。
** 教练式领导不仅帮助改变人的心态和信念,最重要的是,它帮助改变人的行为,通过提升一个人行为的有效性而提升其绩效。这同时也充分说明了教练式领导对企业和个人的价值。
** 然而从传统管理者到教练式领导的角色转换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转变过程。
** 你可以观察到,在最初阶段,“领导”与“管理”是一样的。领导者认为他的角色是告诉别人做什么,一开始的“领导”的角色是一个指令的发送者。到了第二个阶段的时候,领导者会意识到下属不是他指挥的一个机器,而是他依赖于下属积极主动的工作。在这个阶段,领导主要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激励人去完成组织目标。但是这两个阶段都是关注在事情上,组织的目标上。
** 到第三个阶段,就变成了教练式的领导阶段。这时候,管理者的目标就又多了一个,他不仅仅意识到自己要依赖团队中的下属,激励他们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他还发现,由于他对这些人的依赖,还需要有另外一个目标,就是发展下属的长处与优势,充分利用好各自的优势,胜任每一个角色,帮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提升他们各自的领导能力。这就是“教练式的领导力”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