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去参加一个论坛,在我发言之前的是某一个全国性培训机构的董事长,他说,他最近写了一本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书,书中的主要观点就是:企业建立制度、体系及机制,要基于法律、法规。他走下讲台,接下来上场的就是我。 ** 我一走上台,就“PK”了他一下,本来没作这样的开场准备。我说:企业建立制度、体系及机制要基于正确的人性假设,法律、法规是最低的道德底线,是我们企业必须要遵守的。如果我们企业的管理底线是设在最低的道德层面上,那么应如何有效实施管理呢?举一个例子,比如北京市要求员工最低工资不能低于本市最低人均工资水平,假设是2000元,则我们企业给员工制定工资就都按这个法规水平来定就完了,这样做的结果会可想而知,给企业奉献价值比较大的员工能会感到公平吗,如果企业出现不公平,就不会产生效率,最终企业是没有存在的理由的,是会退出历史的舞台的。 ** 出版了《回归人本》这本书后,接到很多读者的来信,同时,我又被邀请参加各种论坛,大都是在探讨如何有效实施管理问题,这样倒使我对管理的本质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这几年我反反复复地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写了不少探讨管理本质方面的文章。“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就是有一种信念: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很多问题的解决才能够顺理成章,我们实施起管理才会行云流水。在管理当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认为就是没有抓住管理的本质,结果使我们的实践行为反而离管理的本源越来越远,这样企业产生的问题势必就会越来越多。 **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管理的对象是什么?管理就是:管理自己;管理他人和团队;管理任务。最终归结起来,管理的对象就是人。对于人,我们必然是要认识和了解的,当然这种“研究”会是永恒的。 ** 到底我们管理人的什么呢?比如,选人的时候,我们要会识别人,要考察人的最基本属性是否与岗位的特质相匹配;用人的时候,是要将人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实现价值增值,如果我们要判断一个人会出现何种管理行为,我们研究他的管理素质,就能按逻辑进行推理,等等。我们发现在管理过程中,都是在探求人的最基本特质、属性、潜能、需求……人的一种常态的东西,这些就可以统称为人性。 ** 什么是人性?人性就是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情感与理性。可不可以这样说,管理就是基于人的正常的情感与理性的管理,就是如何认识和对待人性的问题。 ** 如果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制定激励制度、体系及机制均是基于正确的人性假设,会不会使很多问题都不再那么难解决了呢?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如果都是“通人情,办人事”的话,我们的组织氛围是不是真的能达到人们心中所期待的那种“天人合一”“和谐”境界,组织的效率会大幅提升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