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种平衡——跷跷板理论 **本文转自中华管理学习网http://www.100guanli.com **一、责任与权力的平衡 ** **人们经常说的——责权利对等,说的就是这个。企业内部,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岗位,只要赋予了责任,就必须明确其相应的权力,反之亦然。也就是说,责任与权力保持平衡,部门/岗位的职责才能有效发挥,也才能让任职者愿意承担职责。 ** **然而,很多时候,企业又常常无法做到责权利对等,往往要求一个部门/岗位做事,却又不进行授权,使得员工无法行使其职责,造成有职责,却因为权力不足无法办该办的事。在我所接触的咨询项目中,就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老板们老说某个部门不管用,该做的事不做,可他们却不反过来想想,他们的职责是否明确,是否进行了授权,这些问题搞不清楚,何来职责发挥。 ** **所以,在明确了责任之后,就应该明确授权,给予相应的权力,使员工能够真正发挥其职责。 ** **二、激励与控制的平衡 ** **激励,是通过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使员工能够为之努力,其实就是奖;控制,是通过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制约,说白了,就是罚。激励与控制的平衡,其实就是奖罚分明,有奖有罚,用明确的激励与控制措施,使员工既有动力,又有压力,所谓“胡萝卜加大棒”正是这种平衡的典型写照。 ** **可这说来容易,很多企业又往往难以做到,时常是该奖的时候不奖,该罚的时候又不罚,使得员工动力缺乏,压力不足。这种例子在大多企业都能找到,例如,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所谓的奖金制度,让员工看上去很美好,大家踏踏实实工作了,可事情做完,老板却没有兑现承诺。又或者,在考核制度里,说清楚了如果没有完成任务,则要扣除奖金,可考核结束后,却因为种种因素,没有给予扣除,这些都会让员工感到制度形同虚设,必然会让员工对激励与控制制度的不信任。 ** **激励与控制的平衡,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与控制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有奖有罚,这样才能让员工对制度建立信任,从而感到动力、接受压力。 ** **三、执行与监督的平衡 ** **所谓执行与监督的平衡,就是要在企业中建立制约体系,设立监督者对执行者进行有效监督。这一平衡可能比较难理解了,其实说白了,就是做什么事情,最好都要有个监督者,准确把握执行者的执行状况与执行效果,从而确保事情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 **一个规范的企业,必须做好执行与监督的平衡。举例而言,企业需要有财务管控体系,这种管控就是对用钱的部门进行监督;企业需要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用人的部门进行监督;企业在物质管理上需要“三权分立”,让用东西、管东西、算东西,分别设立,进行有效监督;企业还需要有审计体系,对企业内控体系进行监督审计。 ** **因此,从企业的治理结构,到部门管理,再到员工的管理,都要充分考虑这种执行与监督的平衡,只有把握住了这种平衡,才能保证企业的有效运转,内部信息的通畅,使企业运营能够透明化。 ** **四、付出与回报的平衡 ** **这其实还是跟激励有关,对于员工而言,必须对付出给予相应的回报,让员工的心理感到满足,这就是一种平衡,其实也可以说是员工的心理平衡。 ** **当然,这所谓回报,其实不一定是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福利、职业发展,甚至是精神层面的鼓励,只要让员工感到,他的付出,收获了相应的回报,他才会为企业更加“卖命”,否则就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 ** **在付出与回报的平衡中,最重要的是激励的手段与领导力,企业首先应该设计物质层面的激励措施,同时还应该培养并加强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使管理人员能够把握好精神层面的激励手段,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对员工给予回报,这样才能保证员工心理上的平衡,从而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 **五、投入与产出的平衡 ** **所谓企业的经营,实际上就是先投入,再获得相应的产出,因此,投入与产出的平衡,是最为关键的平衡。企业无论是资金的投入,人员的投入,物质的投入,都是要获得产出的,当然,企业经营的目标,是获得产出最大化,而要获得最大的产出,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投入,而管理的有效性,是决定投入是否有效的关键。 ** **因此,企业只有提高管理的效率,才能保证有效投入、最大产出。建立有效的企业平衡体系,是保证管理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因而诸多管理大师提出的种种理论,其实或多或少都与平衡理论有关联。 **管理,是平衡的艺术,有效的管理,是不断建立起有效的平衡体系。如果借用一个比喻的话,这种平衡,就像是一个跷跷板,在一边失衡时,就一定要控制好另一边,采取有效的方法使企业始终处于一种稳定、有序、平衡的状态。 ** **所以,管理,就是保持“跷跷板”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