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裁员问题时,似乎将裁员看作了企业走出经济危机的不二法门。但是,裁员真的能解决全部问题吗? ****当壁虎遇到危险的时候会自断其尾,牺牲身体的一部分来保全自己。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失去的员工能够通过重新组织招聘找回,裁员的意义大概也在于此。但是,壁虎的新尾巴与原有的完全没有差别,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企业的社会声誉是否能不受影响?企业即使能招聘到新的员工队伍,也会为技能培训、新员工社会化等付出高昂的成本。 **通过成本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包括有形成本、无形成本以及风险陈本,其中,有形成本主要是由于对劳动合同的破坏造成的,并且是由企业直接负担的,如 **(1)劳动合同的订立和维持成本。在企业裁员之前,企业为所招聘这些员工付出成本,而裁员使这种投入回报效益的持续时间缩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成为一种由企业承担的成本。 **(2)劳动合同的解除成本。在裁员准备阶段,企业要进行规划、沟通等许多工作,新劳动合同法之下,这些成本显著增加了;另外,针对被裁员工的补偿是有形成本中最大的部分。一方面要支付给裁减人员经济补偿金,另一方面,要对被裁员工的去向做出考虑。 **(3)劳动合同的重建成本。包括与幸存员工重定劳动合同,以及与企业未来招聘人员进行的交易成本。人人力不足是先期裁员留下的隐患,因此是裁员中的预期有形成本。 **无形成本是一种内在的成本,难于测量。企业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契约关系,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与员工的无形契约是一种心理契约。裁员对社会契约的部分违背,尤其是对心理契约的企业单方违背,必将从社会层面和员工层面带来成本。这种成本就如企业内伤,持续时间长,难以修复。 **一方面,企业的社会责任很大部分是有道德因素促成的。企业的裁员若准备不足或处理不当,当裁员被外人看作为一种不负责任行为时,就很可能失去利益相关者的信任,以至于削弱其雇主品牌、市场的品牌价值、社会形象等。 **另一方面,企业单方违背心理契约会给幸存者造成极大情感伤害,他们会采取消极的沉默、实施破坏、离开企业等对企业不利的行为。这种心理契约的违背成本,一方面是通过幸存者的消极表现造成的,另一方面企业要进行心理契约的重建,不仅花费财力、精力还有更多的时间。 **另外是风险成本。裁员有其潜在的风险性,首先,有关实证研究表明,裁员并不一定会提高企业的绩效,即使能够提高绩效也是短期的,更多是为企业带来长期负面的影响。其次,可能被裁掉的人员正好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的情况。 **裁员最直接的作用是降低成本,并且收效最快。如果裁员操作得好,裁掉的确实是组织不需要的人,非常有利于组织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何凡兴认为,一定范围内的裁员能够激发组织活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把企业风气引向积极的一面,遏制人浮于事、偷懒的现象。因此,一些副产品都不如成本节约来的有说服力。 **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企业常常是靠第一反应做出决策的,这就是成本导向。由此看来,企业缺少的是一点点远见。而远见,可以使企业居安思危。在华为,小规模裁员已形成一种机制。华为公司坚持"末位淘汰"的办法,保证每年5%的淘汰率。美国许多企业在08年以前就开始预测经济危机,因而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员工压力培训,危机管理能力,有的公司提前开始了有计划的裁员,并把计划提前沟通,为员工打预防针,以便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前规划。 **远见,可以让企业在"危"中求"机".危险中总有机会,风暴中才有安详,这意味着在金融危机下不能疲于应付,而要放长线钓大鱼,比如抄底招聘,或是逆势招聘一些被同行业解雇了的高级人才,所谓"患难见真情",在危机之下与员工站在一起的企业,一定能换来员工在未来加倍的回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