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所在位置:论坛首页 -> 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 -> HR专业资料下载分享区 -> 人力资源管理 -> 别拿企业文化“忽悠”人
回复
标题:别拿企业文化“忽悠”人收藏 编辑 删除 楼主 | 上一篇 下一篇
admin
等级:HR经理
权限:管理员
积分:2042
金钱:2047
声望:1086
经验:1086
发帖数:700
注册:2007年4月2日
资料 短消息2009-4-17 10:30:57
别拿企业文化“忽悠”人
中国民营企业的文化软肋:

  把企业文化理解成CIS是形而上学

   我们在与很多企业访谈中,很多企业领导者言必称“企业文化”,但是我们看到他自己管理的单位也只不过是悬挂了几句口号,更多的企业领导者将CIS理解成为企业文化,甚至将CIS凌驾于企业文化之上,这样的结果就是使企业文化形式化,让本来就属于企业管理软性因素的企业文化显得更虚。


   民营企业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在于它的企业文化完全是企业家一个人的文化,其根源就在于一些民营企业家在创业初期时,国内的供需关系造就了企业家的成功,一些民营企业家的发迹是依赖于当时供需关系的颠倒和经济秩序的无序,再一个主观因素就是胆子大,当时的游戏规则是只要胆子大就可以挖上一桶金。但正是这种不经意的成功,也让民营企业家由自信走上了自负的道路。企业文化的一个含义就是企业家个人素质的外化,但是,企业文化的含义远远绝对不仅仅就是企业家个人素质的外化。所以,民营企业的文化软肋在现在的供需关系条件下暴露无疑。

   民营企业的“罚款文化”就是民营企业典型的一种文化,罚款的依据就是凭老板的一句话,根本谈不上法制,原因就在于很多民营企业并没有从经验管理走向制度管理,更不用说文化管理了。罚款不是目的,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自负的民营企业家往往一罚一堆人,但是往往解决不了问题,这种罚款文化导致的是企业人员的高流动率。

   所以,经济学中的“倒U曲线”就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典型发展曲线。“倒U曲线”在经济学中又称“库兹涅茨曲线”。“倒U曲线”现象主要是指企业在原始资本积累和原始创业阶段,其业绩与规模呈现正常的上升趋势,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产品和利润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于严重的业绩和利润下降趋势,直到消亡这样一种轨迹。“倒U曲线”既可以指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和利润,也可以指它的业绩和规模,企业发展的运行轨迹,这种轨迹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一种冥冥之中的識语,它的曲线也正是民营企业家从自信、自负到“自杀”的心态与历程的真实写照。

  中国国营企业的致命硬伤:

  把企业文化理解成政治思想工作是没有体现经济利益

   我们还发现有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认为企业文化的代名词就是政治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式的企业文化观点根深蒂固。所以,我们不难分析出海尔为什么基本不用空降兵,而往往大量招收大学毕业生去慢慢培养成才,因为对大学生来说是“企业文化”的理念是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灌输企业文化比较容易,而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由于空降人员较多,所以在建立企业文化过程中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

   企业存在的最根本目的是企业要生存发展,企业必需追求最大的利润,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而党团工作是以政治工作目标为中心,这两者的根本目标不同。如果一个企业将政治思想工作列到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去,将政府提倡的某些政策作为企业文化的内容,那这种企业文化在本质内容上就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律,它不可能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一种核心价值体系,也就不可能成为指导企业的行为方式的精神准则。我们还在很多国有企业的咨询工作中看到它们的企业文化口号不外乎就是如下内容“团结、奋进、创新、向上、务实、以人为本”,更有甚者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口号悬挂在自己的企业中,让参观者一头雾水,好像回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这种千篇一律的口号式理念,没有企业的个性,放之四海而皆准,这种企业文化是不可能让员工达成共识的。还有更离谱的企业就是居然将计划生育列入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里面,这是明显的政策思想企业化的体现。

  企业文化的“大师”们:“**”了企业文化

   很多人对企业文化本来就觉得玄而又玄,偏偏一些企业文化咨询大师们又拿一些玄而又玄的所谓的文化指数来忽悠大家。有的咨询专家说为了对企业文化实施有效的诊断与评估,为了测量现有企业文化的特征、优势与劣势以及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重构与变革,弄出了企业文化测测量尺度、信度、效度以及常模等量化的指标,能量化当然好,但是用这些量化指标测评出来的结果与企业的现状差距往往很大,这些报告实在是害人不浅。他们把简单的文化非要复杂化,搞一堆数据,又是文化经度、又是文化纬度以至于文化函数。把一些企业家忽悠得像赵本山卖拐的小品一样,企业家成了小品中的范伟饰演的角色,而文化咨询“大师”们则偷偷地回家数钱去了。可怜的企业家们回家只是把报告小心的供奉着,企业依然依照旧模式运行。

  也有的企业家上当之后识破了“卖拐”的假象,于是对企业文化再也不感冒,甚至深恶痛绝。

  “大师”误导之一:把企业文化全盘“西化”

   不少“大师”是“海归”或者从台资、港资、外资企业转行做咨询的,他们往往很推崇所谓“人性化管理”,即一般不对过程考核,而只是对结果考核,时间上比较“宽裕”,但是这种管理在团队素质较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团队并不适合。

   文学大师郭沫若有句话:吃狗肉是为了长人肉,而不是为了长狗肉。拿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也很有讽刺意味。经常看到有些企业把西方的所谓先进管理制度全盘照搬,生搬硬套,结果导致了水土不服。

  另外,同样是一种管理模式也必须结合本土的文化,否则会让员工产生抵触情绪,我们在一家企业访谈时就听说在推行计件工资时遇到了很大困难。企业文化是企业小环境的文化,它是在大的地域文化或者国家文化当中的一种小的文化,地域不同,所受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不一样,当年海尔在兼并顺德洗衣机厂时,在推行OEC管理的模块时就先对当地的文化进行了一次调研,结果认为南方的人不接受北方地区的6S(原先的规定是每天最劣的典型要站在6S大脚印上反省),于是将6S进行了创新,也就是在顺德当地实行谁干得最优谁就在6S大脚印上讲创新经验的形式。而前面说的这家企业是南方企业,他并没有将企业的环境放在社会、地域环境中去考虑,推行的6S更多的是罚款,而且罚款的力度还很高,一些南方籍的管理层意见很大,因为南方籍干部员工不赞成罚款。

  “大师”误导之二:把企业文化全盘“古化”

   所谓“古化”是指有的“大师”的确传承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底蕴,动辄便将现代企业文化和“道家”、“儒家”《易经》甚至玄学联系起来,我们不否认中国古代哲学的博大与精深,但是这些哲学具有普遍意义的,与其勉强联系,不如根据企业现状、结合现代管理理论为企业打造出能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企业文化体系,这种体系必须和企业战略、流程、人力资源等体系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泛泛的与古代哲学联系起来,古代哲学思想只能作为企业文化咨询过程中分析地域文化的一个参照体系。

   《海尔告诉中国》一书中将企业文化在中国企业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企业精神、口号、厂歌等;第二个阶段是到了90年代初,企业文化发展到注重企业形象宣传;到了90年代末,企业文化领先的企业已经将企业文化放在流程里面,越来越多的地涉及到管理理念,它不再是一个职能部门,而是与生产、营销、质量等形成一个个动态的项目小组,以文化为先导,解决实际流程中的问题。实质上,前两个发展阶段都是在为企业的脸擦粉,真正的企业文化是到了90年代才还原了她的本来面目。

  中国的企业文化“大师”们已经把中国企业家们忽悠惨了,也把“企业文化”这个词给“强X”了!
祝各位早日实现职业生涯的辉煌!
2009-4-17 10:30:57 顶部
nihaos
等级:HR总监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964
金钱:964
声望:964
经验:964
发帖数:964
注册:2019年10月19日
  资料   短消息编辑 删除 引用 第2楼
点此打开链接!讨债公司/点此打开链接!蓝月传奇辅助/点此打开链接!蓝月辅助
2022-8-25 13:17:42 顶部
 快速回复
  • 支持UBB,HTML标签

  • 高级回复

  • 操作选项: 评分 加精 解精 奖惩 设专题 设公告 解公告 固顶 总固顶 解固顶 结帖 解结帖 锁帖 解锁 移帖 删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