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转载自《IT经理世界》7月20日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宁向东教授的专栏。** 前几天,我去一家公司参加顾问会议。陪同我的是一位年轻的研究生,毕业没有几年,但少年老成。路上,我们谈起《潜伏》,他赞叹不已,并自称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在处理职场关系方面。后来,在会议休息期间,我见识到了他说假话、奉承人的本事,那真是出神入化。他让你搞得不知道哪句是真,哪句是假。突然,我觉得他很像“余则成”。
《潜伏》是一部有趣的电视剧。我看了,也力荐我指导的研究生和其他朋友看。我以为,看这个剧有助于管理类的学生了解一个组织及其内部成员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将来自于理论和枯燥的研究论文中的结论,与现实生活建立起联系,借此激活他们的理论能力。
我对《潜伏》的兴趣在于它非常成功地刻画了四类人物。而往往作为一个组织基础的,就是这四类人。我甚至认为,《潜伏》改名为“一个组织和四类人的故事”,才更贴切。这四类人依次是大小领导“戴笠”和“吴敬中”,组织的忠实成员“马奎”和“李涯”,组织中的投机分子“陆桥山”以及组织的反叛者或破坏者“余则成”。当然,任何组织里事实上都还存在着大量的第五类人物,就是那些有想法但没办法的小人物。但这种第五类人由于没有惊心动魄的大故事,所以,即使在电视剧里也只是一些龙套。
吴敬中这种人叫领导,是事件发展的名义主宰者。他们对组织资源的使用有支配力,因此需要平衡自己的私利获得、地位稳固和组织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他们爱钱,假公济私,但又不能把事情做得太过分。他们需要对组织的存亡负责,但组织存在对于他们的意义是什么呢?常常又是满足私利的工具。而他们在满足私利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名正言顺、堂堂正正的说法,需要有懂事又有手段办事的下属,于是,就会给其他人利用的机会。如果利用者是余则成,就会要组织的命。
马奎和李涯是组织的骨干和中坚。组织的生命力,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靠这些“愚忠”的人。而能否让这样的人充分地发挥作用,是一个组织是否有战斗力的关键。如果马奎和李涯没有了用武之地,没有了发挥作用的机会,组织就会衰败。电视剧《潜伏》里的天津站虽然只是整个“党国”江山的一个极小局部,但由这个小单位中马奎和李涯的命运,其实就可以体会到国民党为什么会败走台湾。
不过,虽然马奎和李涯是党国的忠臣,但即使没有***,他们也不会成为吴敬中。我个人认为,能够了解这些忠臣们与吴敬中的差别,是我看这部电视剧的最大收获。忠臣往往工作认真,有自己的信仰,并为了这个信仰不惜代价,不计毁誉甚至不顾生命安危。他们“不识时务”,党国大厦将倾,还要搞什么“自娱自乐”的潜伏计划。金钱对于他们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精神上的满足感是首要的。像李涯之辈,律己极严,自己常常住在办公室里,并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也因此,他们会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下属,于是,便常常遭人诟病。这些人不重视私利,往往天真地认为别人也不应该重视私利。当别人有私利行为的时候,他们不会像吴敬中那样地宽容。这种人往往很难成为一把手,成为领导。还有马奎,忠于职守,甚至连领导吴敬中都不信任,都要查,最后身败名裂。
陆桥山这种人是最实惠的,他们并没有用信仰来给自己建立枷锁,所以,他们处理事情就不像马奎和李涯那样死板僵化,原则性强。他们以自己的利益为半径画圆来判断事情,来考虑问题。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冲突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放弃组织,出卖同僚。陆桥山在天津屠杀进步学生,并不符合组织的目标,但是,却有助于他自己向吴敬中和保密局示威,显示他个人的力量。这种人在组织中数量不少,有效地约束这些人,应该成为组织中经常性的任务。
不过,陆桥山们充其量就是组织的蛀虫。真正对于组织形成致命威胁的,是余则成。余则成有着自己的信仰,同李涯一样,他们也愿意为自己的信仰牺牲一切。他们是组织的破坏者,不断挖掘着组织得以存在的基石。事实上,正是这些在国民党组织中的潜伏者以及他们周围的陆桥山们,才使得“党国”的基石被不断挖空。所以,组织的任务就是要减少余则成和陆桥山,而不断鼓励李涯和马奎的存在。
然而,前一段的一个夜里,我看到了一个关于所谓“职场教育”的电视节目。一位“职场教育家”用《潜伏》里面的故事,向人讲授应该如何处理职场关系,怎样用余则成和陆桥山的方法对待同僚,伺候上司。这节目让我看得一身冷汗,我突然意识到《潜伏》原来还有这样的功用。后来,和别人聊得多了,才知道网上居然还流行着此类的指导性文章,并很受人追捧。
从参加顾问会议的那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想:如果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受到了所谓的“职场训练”,都变成了余则成,那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完) ** ** 在实际的职场中,角色绝非单纯这四个主要类型。而且,编剧和导演把天津站忠心耿耿的员工写的都有些不够精明,或者说不够老成,智商或者忠诚有余而情商不够,以衬托“余则成”的高大。再者,天津站或者说更多的其他什么站,也绝不会因为多几个“余则成”“党国”的基石就被挖空。而是大势和体制。 ** 尽管“余则成”是个让人喜爱的角色,但是,“余则成”并不能拿来作为职场的榜样学习。我们能够学习的是信仰或者职业精神的强大力量,以及部分沟通的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