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与现状 ****在西方打造工业文明之时,中国正坚守着曾有过辉煌历史的农业文明。在传统与先进、封闭与开放、保守与革命之间,中国苦苦探索生存与发展之路。近20年来,中国加快改革开放进程,致力于探求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从国营到国有(民营),再向国际企业演进。人与组织的关系以及对人的管理随之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从政府人事管理到企业人事管理,再到人力资源管理。由于中国经济处于典型的转轨期,因而中国企业及其人力资源管理形态就呈现出复杂、多元和过渡的特点。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直接经营企业,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甚至于个人。国营企业是国家经济布局中的棋子,没有自主权,其使命就是执行国家计划和政府政策,企业中人与组织关系的实质是人与国家和政府的关系,面对强有力的国家和政府,人只能成为“螺丝钉”,在另一个极端上,人所拥有的国家身份和所感受的国家意识,赋予其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政府人事管理的特点,一是按政府管理模式管理企业,二是政府制定企业人事管理政策和制度。这种模式适用于特定历史时期的要求,有效地支持国家工业化战略;但也埋下了平均主义和效率低下的种子。 ****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国家不再直接经营企业;政企分开,政府也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国家以宏观手段调控,政府以产业政策引导,国有企业则面向市场自主运营和管理。人与组织的关系,必将从人与“政府化”组织的关系向人与“市场化”组织的关系转变,但这是一个痛苦的变革过程。“经济承包责任制”、“砸三铁”、“三项制度改革”,政府推出的种种人事改革举措,无非想重塑人与组织的关系,打造现代企业。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自身也在重新审视原有人事管理模式,不断调整或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直面外资企业和新兴民营企业的竞争,国有企业越来越需要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 ****与国有企业并存的是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虽然管理方面不得不做些本土化,但从本质上是全盘照搬的,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人与组织的关系就是人力资源(或资源)投入与经济回报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沿用国外总部模式,具有鲜明的本国文化特征。民营企业一出生就是市场化的,从单纯追逐利润到承担社会责任再到追求事业理想,逐渐走向成熟。从人的管理方面,民营企业发现,国营企业养懒人的老模式肯定不行,为老板打工挣钱的模式难以支持长久发展,外资企业的模式又不太适合中国的特点。于是,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边实践边思考,在同外企的竞争与合作中学习,融会贯通,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014625947254647.doc
|